查看原文
其他

12年前的今天,14点28分零4秒,你还记得吗?

知心小贝 知心小贝 2022-06-06




作者:金小贝
首发:知心小贝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1

今天早晨,我在一个群里问大家,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?

他们回答,不知道啊,是你的结婚纪念日?你的生日?

还有人说,咋的啦,又有明星出轨了?

我说,不是的,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纪念日。

群里沉默了一阵儿。

许久,老方打出了一句话,唉,都12年了,时间过得真快。

我们都没有说话。

老方是我们这个写作群里的大哥,成都人。

十年前我们认识的时候,他还会时常忧郁,在群里说些不着五六的话,让我常常怀疑他的作家身份。

他的前女友在那场灾难中去世了,从那以后他就重拾起文艺青年的梦想,开始在网上写作。

与其说是写作,倒不如说是一种宣泄。

他把自己小说中的所有女主人公都取了一个相同的名字,叫“甄珊”,谐音“震珊”——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友珊珊,用这种方式来偷偷祭奠她。

只有在我们这个群里,他才会肆无忌惮地怀念她。

我记得有一次他貌似喝了酒,在群里一连发了十几首诗,每一首的名字都叫“珊珊,我爱你”。

好像有三四年的时光,每到五一二这一天,他都会在群里发一张蜡烛图片,我们也都心照不宣地不在那一天开玩笑。

后来连续有两年不见他发了,也很少再见他发一些忧郁的诗句了。

一问,他果然结婚了。

后来,他的本性也露出来了,幽默、狂浪、成熟、才华横溢。

他成了我们这一群人的大哥,写作之余常在里面胡说八道。

每次看他飞速地往群里抛大块大块的段子,我会为他的幸福开心,但偶尔也会有一些说不出来的小忧伤。

现在,连他这个前男友都把这个日子忘了,何况别人。

有人说,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:

第一次,心跳停止,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;

第二次,举行葬礼,人们宣告你在社会上不复存在;

第三次,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,把你忘记,从此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,而这就是终极死亡。

2

今天所有的新闻,都没看见对这场灾难发表只言片语。

那些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已经在这个世界永久地消失了。

这就是世间世象的本质,没啥可指责的。

中国人是一个特别不喜欢悲剧的民族。所有的文艺作品如果不以大团圆来做结局,就会招观众骂。

蔡元培说:“西人重视悲剧,而我国则竟尚喜剧。如旧剧中述男女之情,大抵其先必受种种挫折,或男子远离,女子被难,一旦衣锦荣归,复相团聚,此等情节,千篇一律。”

即使惨绝人寰如《一九四二》这部作品,在影片结尾,冯小刚还要安排饰演逃荒财主的张国立,继逃荒路上儿媳、老婆相继饿死,女儿把自己卖了以给全家换得五升小米,襁褓中的孙子被自己失手捂死,万念俱灰之下,在路上遇到一个孤儿。

“你叫我一声爷,你就是我孙女了。”

“爷。”

随着一声清脆的河南方言童音,荧幕上出现了这对素不相识的爷孙俩蹒跚而去的背影。

这是给观众留下的一点希望,一束光。

死的人已经死去,活的人还要好好活着。

黑格尔曾经说,中国没有悲剧,也缺乏产生悲剧的精神条件。

在中国戏剧中不乏悲剧情境,但没有那种可以因为它的尊严感和崇高感而值得称为悲剧性的东西。

世界上的一切伟大文学著作都是悲剧,如《莎士比亚》、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等。

缺乏对个体命运的认同感,或许是中国文学作品排斥悲剧精神的主要原因。

我们崇尚的是精卫填海、愚公移山之类的乐观主义精神,一种超自然的英雄主义。

我们陶醉在“人定胜天”这种乐观的英雄主义激情下,自然就会忽视人类的个体命运。

我们只有悲剧故事(如《梁祝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等)和悲惨情绪(刚刚经历过的),却没有悲剧意识

悲剧故事只能让人哀叹几声,悲惨情绪只会让人沉沦一时,悲剧意识却可能带来反思。

我不敢说孰对孰错,孰优孰劣,这只能是民族自己的选择。

既然选择了不同的精神,就要接受不同的命运安排。

3

很多时候我都在想,一个人在世上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。

普通人最多过上三代,家族里就基本上没有人还会记得你了。

不信,问问现在的人,有谁记得自己爷爷或者姥爷的名字。

一个人去世之后,三周年祭一过,就很少再会被家人提起了。

真正的死亡,叫做遗忘。

而网络,更是一个记忆超不过七天的地方。

前一秒你还在对某个性侵犯义愤填膺,后一秒就会乐呵呵地跑去吃某个明星的瓜。

前一秒你还在怒斥对菜农大打出手的城管太恶毒,下一秒就在朋友圈里抒发岁月静好。

经常会听到某些烈士陵园被挤占,某些烈士的墓碑早已残破不全却得不到修缮。

大部分留在我国的侵略者的遗迹,不是被人为损坏没了踪影,就是被建了楼房工厂用来经济建设。

以至于后来的日本不承认侵略的事实,还需要我们来找什么证据,真是可悲可笑之极。

作为一个中国人,真的会感到万分羞愧。

不过换一种角度去想,如果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是有这么强烈的遗忘力的话,早就活不下去了。

学会遗忘,才会轻装上阵吧。

只是,一个太喜欢遗忘的民族,灾难可能就会更频繁地光顾。




上期阅读:

“贤惠”的女人没好命

我的妈妈是个傻子

有多少人的前半生,都输给了自己的下半身

《知心小贝》每天温暖你,马上关注!

你若喜欢,请点个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